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我的小孩子拉琴都沒表情?!

我的小孩子拉琴都沒表情?!


經常在私下聽到家長的疑問,他們認為小孩子演奏小提琴都沒有感情、表情生硬,是學習的問題嗎?該不該換老師?

套句帕爾曼親口所說的,學習小提琴的人,光要拉出像樣的聲音與音準,就要花上十年。

是的,小提琴要發出像樣的聲音音準,縱使不用十年,也要比起其他樂器更久的時間。以最普遍的鋼琴而言,雖然十個手指頭必須做出獨立的運動,但基本上兩個手的動作是平衡的。弦樂器的雙手卻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。更重要的,鋼琴沒有音準的問題。在還沒進入演奏 "內容""詮釋" 之前,除了要克服兩手協調的問題外,音準精密而細微的控制更是所有初學者與家人、旁聽人的夢靨。更不用說,多數老師、學生都忽略的 - 右手發聲。
音準的問題容易發現,右手發聲的問題容易忽略。大多數人都把發聲的問題歸給琴、或是弓,其實真正的問題在人。在不具備真正完備的發聲能力之前,你根本不具備選擇、判斷一把弓、一把琴是好是壞、是否適合你。

舉例,一個未能具備開車技術的人,能否判斷眼前的保時捷、或是法拉利哪個更適合自己開車的需要?或是他需要的其實是一部四輪傳動?這是說,當你需要高速過彎、瞬間加速、或是極端地形的操控、或是野地越野能力,都必須在 "" 具備相對應的能力時,才能順利、合理的做出選擇。在這之前,那是空談。當然,你若是有的是錢,那另當別論。
在沒有具備這些開車技術之前,你能甩尾、高速過彎、做出種種令人 "感動" 的動作嗎?不言可喻。
至少在初級的階段,弦樂器比起其他樂器更難、更不適合表情、音樂性的要求,甚至,必須先更嚴格的要求機械班的控制,因為,少了這些控制,在弦樂器而言,就是失了準的音高、 失了準的音色。

音樂中的表情,來自於音程、和聲、結構、風格、歷史的理解與表達,無法控制的音準、音色、速度、力度,怎麼可能表達感情?
"萬丈高樓平地起",我甚至告訴我的學生,年輕時在台北,看著台北車站前圍起圍籬、進行著不知名的工程。日復一日、月復一月,就是看不到蓋個甚麼東西。有一天,坐著公車經過,看到建築物終於冒出圍籬了,沒多久,整棟建物就完工了!打基礎的時候,最辛苦、最無趣、成就也幾乎看不到,但那是整棟建物成功的基礎。只有最好的工程師、最好的工人,知道他們正在做最重要的工作。那是現在的新光三越站前店。

請讓您的學生、孩子,接受最紮實、最嚴格的地基訓練,否則,日後將面對永無止境的修正。表情、感情,都是運用,觀念、經驗、學識、生活、.....,是後續的課題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